close

內容來自sina新聞

銀行成地方債最大債主 面臨兩難監管有意識糾正

  本報記者 錢秋君 北京報道

  6月10日,審計署發佈的對36個地方政府本級政府性債務的審計報告再次將地方債圈入討論熱點。《華夏時報》記者註意到,從借款來源看,在截至2012年底36個地方政府本級政府性債務餘額3.85萬億元中,銀行貸款占比高達78.07%,依此計算,銀行貸款餘額規模大約為3萬億。"銀行貸款仍然是地方債的第一債務資金來源,銀行是地方債務的最大債主。"一位國有大行信貸條線負責人告訴記者。

  怎麼還債?在還款延期無望的情況下,"借新還舊"、"賣地依靠土地財政"成瞭多數地方政府的選擇。"但這隻是將風險滯後,地方債問題更急迫的是需要制度層面的改革。"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坦言。

  "風險一直都在,就像雪球越滾越大。新風險掩蓋舊風險,現在政府、銀行做的不是解決風險,而是讓風險不斷延後不至於突然爆發。"上述國有大行信貸條線負責人坦言。

  來自審計署的資料顯示,未來3年我國將有超過35%的地方性債務到期,其中2012年、2013年到期的額度分別約為1.8萬億元和1.2萬億元,合計占2010年底債務餘額的28%左右。

 銀行成最大債主

  截至2012年底,在36個地方政府本級政府性債務餘額中,融資平臺公司、地方政府部門和機構舉借分別占45.67%、25.37%,是舉借主體。從債務資金來源看,在2012年底債務餘額中,銀行貸款和發行債券分別占78.07%和12.06%,仍是債務資金的主要來源。

  "地方政府在今年換屆完成後,極有可能產生新的投資沖動和較大規模投融資需求,從而使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總量控制面臨較大壓力。"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銀監系統內部會議上表示自己的擔憂。

  尚福林稱,貸款到期時間較為集中,財政代償壓力較大,預計共有3.49萬億元貸款將在未來3年內到期。2012年末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餘額為9.3萬億元,已超過2012年地方本級財政收入的1.5倍,如果加上通過債券、信托等渠道融資的債務規模,這一比率將更高。

  中投證券的研究報告亦稱,未來2-3年地方政府債務面臨償債高峰期。同時2012年和2013年的地方政府債務負擔最為沉重。

  事實上,尚福林與機構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除此逾期債務也是銀行、監管層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根據審計署報告顯示,14個省會城市本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已逾期181.70億元,其中2個省會城市本級逾期債務率超過10%,最高的為16.36%。以高速公路債務為例,調查顯示,3個省本級已出現逾期債務17.15億元。同時對二級公路債務調查顯示,3個市本級和1個省本級已出現逾期債務31.09億元。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瞭解到,政府、銀行是相互滲透、捆綁的共同體。對監管來說兩難的是,對地方債政策放松,那麼壞賬兜底的是銀行;而如若收緊政策,讓缺錢的地方政府更加雪上加霜,同時銀行的存量貸款也將面臨壞賬風險。

  面對兩難,監管層正在有意識地糾正地方政府的大舉融資行為。

  銀監會《關於加強2013年地方融資平臺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下稱10號文)要求,對今年到期的平臺貸款,融資平臺和地方政府需要制定詳細的還款方案,逐筆明確還款日期、還款金額和償債資金來源。

  對銀行來說,也在積極整改。《華夏時報》記者瞭解到,一傢股份制銀行對於融資平臺新發放貸款必須滿足的幾個前提條件:一是現金流全覆蓋;二是抵押擔保符合現有規定,不存在地方政府及所屬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直接或間接擔保,且存量貸款已在抵押擔保、貸款規模、還款方式等方面整改合格;三是融資平臺存量貸款中需要財政償還的部分要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管理,並需落實預算資金來源;四是借款人為本地融資平臺;五是資產負債率低於80%。

  拿什麼來還債?

  問題是,一面是高額平臺貸款陸續到期,另一面受地方政府較高債務比率和政府信用影響,部分區域的地方融資平臺短期償債能力有些不足,審計署就警告"部分地區和行業債務負擔較重"。

  此時拿什麼來償還債務是包括地方政府、監管層、銀行共同面臨的問題。審計署報告顯示,"借新還舊"再次成為平臺貸款短期緩解壓力的尚方寶劍。

  根據審計署報告顯示,一些省會城市本級通過舉借新債償還舊債。調查中,5個省會城市本級2012年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的借新還舊率超過20%,最高的達38.01%。同時,截至2012年,有8個省本級通過舉借新債償還高速公路債務453.85億元,其中4個省本級高速公路債務的借新還舊率超過50%。

  報告顯示,"借新還舊"率更高的還有二級公路債務。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有6個省本級和1個市本級通過舉借新債償還政府還貸二級公路債務170.69億元,借新還舊率高達66.92%。

  除"借新還舊"之外,審計署報告顯示,土地出讓收入也為償債來源之一。事實上"土地出讓收入"就是地方政府的支柱性財政收入,部分城市占地方本級財政收入的60%以上。

  報告顯示,2012年底,4個省本級、17個省會城市本級承諾以土地出讓收入為償債來源的債務餘額7746.97億元,占這些地區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餘額的54.64%。

  上述信貸負責人坦言,"一二線城市因為地方稅收來源多,同時地價相對較高,開發商拿地活躍,由此土地出讓金也比較可觀,相對償債風險比較小。"同時說明,真正的風險來自於嚴重依賴土地財政的三四線城市。

  根據審計署數據顯示,地方平臺結構中,省級融資平臺占比僅為30%,地市級和區縣級加起來為70%,這些小城鎮高企的地方債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記者采訪某省一位縣級市政府負責人,他坦言,相比較鄰縣,他們還債壓力相對較小。"相鄰的好多縣級市,沒有企業投資,沒有旅遊開發,資金進不來,如何還債就成瞭大問題。在土地財政支撐不下去的時候,隻能依靠非稅收部分來化解債務危機。"這位負責人口中的"非稅收部分"就包括非法集資、亂收費、罰款收入等一些非常規手段。

  同時該縣級市亦明確規定瞭政府非稅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專項收入、彩票資金收入小額信貸利息最低信貸年息、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和其他政府非稅收入八項主要內容。

  "隻要不是很過分,我們也就睜一眼閉一眼過去瞭。"上述人士坦言,但這樣的手段隱藏瞭更多的危機,一旦這些非常規手段受到疏堵,但是這些縣級市的土地財政不能支持,那麼債務危機則無處隱藏,隻能爆發。

  面對此監管層如何緩釋風險?對監管層來說,銀監會10號文明確要求:壓縮縣區級平臺及高資產負債率平臺的貸款規模,特別指出"對於財政收入較低、負債水平較高的非省會城市的地市級平臺以及各縣區級平臺,應減少貸款發放、加大清收力度"。

  對銀行來說,對策是減少地方融資銀行小額借貸5萬平臺貸款"有保有控"的同時提高現金流覆蓋撥備。

  以建行為例,行長張建國表示:"我們自身平臺貸款控制很嚴。在比較早的時候,就制定瞭規則。經過這幾年,平臺貸款現金流全覆蓋的程度很高,達到90%,質量很好。"

新聞來源http://dl.house.sina.com.cn/news/2013-06-16/09232252235.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idneyjoa14 的頭像
    sidneyjoa14

    sidneyjoa14的部落格

    sidneyjoa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